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埔里水質良好,適合製造高級的「和紙」,
因此開始在埔里開設紙廠,引進當時最新的造紙技術。
到民國60年左右,隨著台灣經濟逐漸起飛,最頂盛時埔里的紙廠高達五十多家,
埔里成為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的供應地,所以被也稱為「手工紙的故鄉」。
埔里是手工紙的故鄉,是製造書畫用綿宣紙的重鎮.
所以要體驗造紙文化,要見證紙業的歷史,埔里是唯一的選擇,
位於愛蘭台地上的廣興紙寮,是保留台灣手工紙製造,
最完整也最讓人深刻體驗這項產業的工廠之一.
「廣興紙寮」以古早紙寮的特色轉型成為紙產業觀光,
是台灣第一家紙產業的觀光工廠,
現場展出完整的手工造紙流程為遊客導覽解說,
也有很多樣的 DIY 造紙活動,很值得帶孩子到此一遊,
除了解造紙過程,也能體驗DIY的樂趣.
旅程第一天我們來到埔里,有幾個景點都在附近,
像大黑松小倆口,廣興紙寮,豐年農塲,造紙龍..等等,
以上的景點其中之一「廣興紙寮」是我没來過,也因為這樣我想讓小孩體驗造紙過程,
讓她們知道我們隨手可得的紙張,它整個過程及讓小朋友她們可以自己從無自有,自己製作一張紙.
這裡的導覽時間表是針對没事先預約及散客
我們到時還搞不大清楚狀況,只看一大堆人在DIY及有專人解說,
此時馬上就有工作人員詢問我們有預約嗎?
剛好現塲有塲安親班的團體,於是馬上安排為我們解說,現場參觀遊客還真的不少.
手工造紙流程:
專業導覽解說讓遊客明白如何將纖維漿料經蒸煮、漂洗、打漿、抄紙、壓水、
烘乾等過程製造出珍貴的手工紙.
1.取材
紙的形成>>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的紙張.
而纖維的則取自於各種天然植物,經過各種加工而行成紙張.
牆上介紹著各種造紙的原料,介紹軔皮纖維、木質纖維,草木纖維造紙等原料,
導覽員引導我們摸摸牆上各種材料的觸感,
看見原來我們常用的紙其實來自這些你覺得無用的東西感覺蠻稀奇的.
2.蒸煮
原料經由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
3.漂洗
蒸煮後的纖維,使用大量的水洗滌
臉盆裡的是紙漿,摸起來的感覺有點像我們把衛生紙整個泡到水的感覺.
4.打漿
漂洗後的纖維原料成漿狀,作打漿處理,形成所謂的「紙漿」。
5.抄紙
抄紙的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續
老師父雙手搖著,過濾紙漿
看似簡單的一個撈起,過篩的過程,師傅需不斷重複的做同樣動作,
除了耗體力之外,看著毎位師傅因長期泡在水裡的雙手變白變皺,
心想,為何不以機器取代,而需如此辛苦地手工製作?
導覽員說:手工紙多運用在繪畫創作上,因為手工製作讓紙漿纖維交錯重組,
不像機器製作纖維方向一致,繪畫時容易引導墨水朝固定方向,
影響了創作,我也算是上了一堂課.
師傅慢慢將廉子和紙分開
一次一張的反覆重疊成紙豆腐
6.壓紙
紙漿經過抄紙形成紙的形態,再來就是將水份壓榨去除
這台是將紙的水份壓榨去除,最底層是紙,再一層一層將板子往上疊.
7.烘紙
一疊疊壓榨後的紙形成像豆腐的形態,再來就是烘焙成紙
先用刷子輕輕的在紙張上刷一下將紙張上的空氣排除.
師傅在進行「烘紙」,看著那白濛濛的熱氣平台上的温度大約100度左右,
連在一旁看的我都熱了,
更何況是烘紙一整天的師傅,看完整個製作過程讓我們更加覺得手工紙的珍貴.
這是烘烤完的紙
導覽員在DIY區也大概跟我們示範了拓印的作法
先找自己喜歡的刻板圖案
先將一張手工紙放在拓版上噴濕
再拿刷子輕敲出形狀
接著不斷更換其他的紙繼續敲打直到手工紙的水被覆蓋的紙吸乾為止
等紙乾了,再輕輕壓墨粉拓印圖案就出來了
P.S沾完墨粉可以先在報紙上輕輕拍壓一下,才不會一印上去顏色太深
完成囉
廣興紙寮另外一館出大門左轉,是用現代的方式展覽各式紙的藝術
用紙做衣服
這是還有賣可以吃的紙,不過我們没買,想嚐看看吃紙的感覺,來到這裡別錯過囉!
趁著暑假倒數階段,帶小朋友一起來當蔡倫吧!
電話:049-2913037
地址:埔里鎮鐵山里鐵山路310號
營業時間:8:30~17:00(全年無休,除農曆12月28日至除夕夜歲修)
【開車建議路線】
國道3號→國道6號(霧峰系統交流道)→下埔里魚池流道(愛蘭)→依台14線左轉中山路進埔里過愛蘭橋→左轉鐵山路(上坡)→直走遇三鰓路依指標即可抵達。
【大眾交通運輸】
1 搭乘南投或國光客運底達埔里。可當地租用汽機車或搭計程車前往
2.搭乘客運或台鐵抵達台中→台中干城車站→可搭乘全航客運 南投客運 國光號抵達埔里。
台中高鐵站也有埔里直達車